close

IMG_7061.JPG

財富自由不是有超爆多錢,而是你終於參透自己的幸福是怎麼一回事。

先來玩個防疫期間訓練直覺小遊戲~

螢幕快照 2021-07-17 上午1.07.27.png

(字很小請見諒 可以放大螢幕比例看哦)

繼續說,我覺得要達到財富自由其實不只要懂得理財,還要有足夠的智慧跟自信。因為自由的不只財富,還有心靈。

忘記在哪邊聽到這句話——「你沒去做的事,都是你心底最想做的事。」常用這句來勉勵自己應該運動、應該更善用時間。

書目介紹:

開宗明義直接告訴你!金錢螺旋=把錢投資在興趣,讓興趣幫你賺錢,你就會更愛這個興趣,因此賺更多錢,而有了更多錢可以投資在興趣上,進而開啟一個循環。

以作者本人為例,他的興趣是吸收新知,所以他不斷地買書看書,吸收知識的同時也感到無比滿足,帶著知識獲邀演講讓他得以賺錢維生(月收台幣一萬以下,書中p.14),足夠維生的他不需另外花時間為工作勞心勞力,於是他有更多的時間買書看書。這是他的螺旋。如果挺有興趣看書的人叫書蟲,那要到蟲仙等級,才能符合作者本書對興趣之定義。本文所有的「興趣」皆是指符合作者定義的這種。

另外,他以咖啡比喻金錢。(I know錢可以換成各種其他東西而咖啡只能喝掉但讓我們先等等好嗎)如果每次點一杯中杯冰咖啡,店員給你的都是一桶,你會開心嗎?你是最知道自己要喝小杯、中杯、大杯的人,像金錢一樣,你應該要是最知道自己「幸福杯子」大小的人才對。

冷知識:

伊斯特林悖論,由美國經濟學家提出,指收入的增加帶給人們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所謂的某個高度,根據2010年Daniel Kahneman的調查,大約在75000美元(約新台幣220萬)。但那個調查是美國人的,所以來釐清一下:

國家  平均年收入:某個高度收入

美國(美元)35977:75000

臺灣(台幣)50萬:104.2萬

資料來源:美國人平均年收臺灣人平均年收

也就是,以台灣來說,收入到達104.2萬以上,幸福感就不會隨著薪情往上提升了。

精華節錄:

五大致富時機

  1. 活用六度分隔理論:透過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你認識世界上每個人。
  2. 互惠原理
  3. 貢獻所能,手心向下
  4. 強連帶弱連帶,弱連帶是人際的最大可能。
  5. 四大聯想訓練,研究說用直覺做抉擇通常準確!

這不是「五大時機」,比較像「五大人脈經營教學」。

六度分隔理論最先要談的就是請你stop曖曖內含光,START付出與要求協助!(延伸閱讀:好好拜託)互惠原理說得跟貢獻所能差不多,總之就是手心向下,付出給他人的同時還能順便讓他們知道你是有在做這件事(你的興趣)的!未來他們需要這件事的相關協助也會想到你,至於誰是他們?就是依照作者角度來說,分隔理論中第二三層(弱連帶)的人們。有個社會學教授研究發現人們從弱連帶找到工作的比例比強連帶多。其實他們是誰並不需要去計較,你都照顧到第二三層的人們了,難道你會漏掉最親密的第一層(家人、伴侶)嗎?

七花錢原則

 

  1. 買經驗比買東西重要
  2. 購買價值大於價格的東西
  3. 把錢花在買書上
  4. 把錢用在別人身上
  5. 把錢拿來打造一個值得信賴的團隊
  6. 為了減少麻煩事,花錢買時間
  7. 把錢投入到能讓力量最大化的組合

這章節應該放在第一章。

時間會釀造你的經驗,讓它在回憶中越來越有價值,而你很難對同樣一個物品保持長久同等級的熱愛,而且物品還很容易太佔空間(me極簡的一面XD)再來,請訓練你的價值判斷能力,如果你花掉的錢都換來你認同的同等價值,那就會大大減少浪費的情況。錢和時間一樣,都不該被浪費的。把錢用來買書⋯⋯嗎?看書當然是零風險高報酬的最佳投資,但有圖書館、親友可以借(see me善用六度分隔理論哈哈)我真的要把錢花在買書嗎?當然好書值得收藏、一看再看,但我也得先確定那是我會一看再看的好書呀~再來這點我覺得命名的很奇怪,花錢買時間也不給個舉例,但倒是連結80/20法則來談重要的時間成本概念,這概念是義大利經濟學家講的,套用在這邊意思就是我們實際可以運用的時間只有20%,但這20%的時間裡我們會完成80%該做的事。最後,打造信賴的團隊和讓力量最大化的組合,都是在說鼓勵你發展第二專長創業,把你會的A技巧跟BCD技巧融合,創造自己的獨一無二,因為獨一無二超有議價空間哈哈哈。

八個心流體驗要素

  1. 明確的目的|明確知道如何實現這個目的, 某種程度上知道這個目的實現後的結果
  2. 集中
  3. 自我意識下降|忘我的狀態
  4. 時間感消失|俗語: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跟上一個很像
  5. 即時的回饋|即時的成就感
  6. 合適的難易度|太簡單無聊,太難挫折
  7. 有掌控全局的感覺|跟第一點很像
  8. 能夠找出活動本身的價值 除了你的報酬以外的價值。(←往精神層面走,更觸碰得到「幸福)」

這些心流體驗因素其實就是要你「興趣符合工作的程度提升」。

或是你也可以說它在教你怎麼把工作(內容)變成興趣。但把興趣變成工作,談何容易?我不會怪作者沒說怎麼把興趣變工作,因為那是要自己撞破頭流過血/汗/淚才鑽研的出來的,沒有人可以直接給答案。這還另外牽扯到一個很大的「安全感」問題,要如何挺著這股不安去闖闖看,建議你可以再看下一本書繼續強大自己的心臟😂

心流九問

  1. 你可以不假思索回答出工作的目的嗎?
  2. 工作時你能夠全神貫注嗎?
  3. 工作時你曾有半小時以上完全對外界沒有任何反應的經驗嗎?
  4. 上班的日子,是不是總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呢?
  5. 你能夠立刻說出,從目前工作中得到的成果嗎?
  6. 你的工作是否經常面對未知的挑戰
  7. 你是否能夠感受到,工作的日程安排和內容都是由自己掌控的呢?
  8. 你的工作場域是否不受他人打擾?
  9. 如果每個月都能平白得到一筆和你目前工作收入一樣多的進帳,你還會繼續從事目前的工作嗎?

九問我想說的已經在八要素一起說完囉

我的心得:

既然錢多不等於幸福多。怎麼找到幸福跟金錢的平衡?答案是找到自己喜愛的事物(找到自己的幸福杯子!)

作者說:找到喜愛的事物後加以投資,這樣的花錢,就不是浪費。

這讓我想到末羊子的4個差點亂買的東西這部影片。說的是小心落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陷阱。例如想運動就要先買一套超美的運動服才行,但不妨改成,若已持續運動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確立有這個習慣後再買適當的服裝搭配之,才能避免你那件美美的運動服就一直睡在衣櫃了呀然後他又說,能力,才是自信的泉源;外在物質的自信,只能讓你狐假虎威而已;一毛不拔最浪費錢⋯⋯等等鼓勵你去啟動金錢螺旋的話。

不免又讓我聯想到了:原子習慣中提到的複利作用。雖然講的是習慣的複利作用,但錢也一樣啦!我的存錢跟忍耐,是為了複利把錢變大,買到未來時間上的自由,並不會沒有意義。而且什麼是存錢?它可以等於或不等於「沒把錢花掉」、「存定存」、「投資定期定額」。不是嗎?總之,儲蓄可以解釋的細節太多,就不鑽牛角尖下去囉。就是請你在亂花錢跟死不花錢中間找到平衡啦!讓「工作」、「錢」、「興趣」形成一個無限螺旋。

BUT!我為什麼一定要「工作」?這不就又被困在ESBI四個象限裡的E了嗎?ESBI象限介紹我的富爸爸窮爸爸心得

偷偷說,看到這段我真的差點棄書不看看完全書後覺得這本書的章節安排雖然不好,不好的點在於1.放在第一章說服人花錢的內容,應放在教人如何正確花錢之後 2.半本書想傳遞的知識邏輯性稍嫌雜亂3.各節命名不精準,邏輯性不夠高,綜上,本書仍有值得參考、思考之處,怎麼跟上一本《20幾歲...》一樣(點可以看上一本的閱讀心得),都是要讓人很小心閱讀的書呀?現在的日常還不夠膽戰心驚嗎 

如果你是從頭到尾閱讀完的讀者,請讓我給你一個讚! 為了感謝看完的朋友,想要這本書且願意自付運費的話可以留言跟我要書唷!(先搶先贏!開放到今年8月底。)

感謝閱讀,下次見

arrow
arrow

    Christie沒有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